自我驅動 自我培養“南有(you)李鎮(zhen)西,北有(you)魏書生”,鎮(zhen)西老師大名(ming)如雷貫(guan)耳。4月8日,有(you)幸一睹尊容!雖然之前也拜(bai)讀過他(ta)(ta)的(de)些許(xu)書籍,對他(ta)(ta)有(you)所了解(jie),但現場還是被(bei)他(ta)(ta)的(de)幽默風趣、博學多(duo)才、只問(wen)耕耘的(de)務實所深(shen)深(shen)的(de)折服(fu)。 從“未來班”、“教壇新秀”到“高考神話”,從“國內小有名氣”、“優秀青年語文教師”再到“全國十杰教師”,縱觀鎮西老師的成長之路,步步踏實,步步堅定,輝煌背后是他自己的辛勤與執著,是一步步自己對自己的培養! 從踏上講臺之時,我自(zi)己心中就十(shi)分渴望(wang)(wang)在(zai)從教路(lu)上能(neng)得(de)到貴人(ren)相(xiang)助或前(qian)輩指導(dao)(dao),讓便使(shi)自(zi)己快速成長,在(zai)教書育人(ren)方(fang)面能(neng)有一(yi)番成績(ji)。寄希望(wang)(wang)于貴人(ren)、領(ling)導(dao)(dao),忽視了自(zi)身個體(ti)的努力。聽罷(ba)報告,我醍醐灌頂,幡然醒悟:自(zi)己培(pei)養自(zi)己才是王道。 報告之中,有一個畫面深(shen)深(shen)刻印在我的(de)腦(nao)海之中,那就是鎮西(xi)(xi)老師伏案寫作的(de)身影。從衣(yi)著(zhu)上來看(kan)(kan),當時正值夏季,鎮西(xi)(xi)老師背(bei)心上陣,兩腿跨開,穩坐(zuo)書桌前。雖(sui)是背(bei)影,但仍可看(kan)(kan)出(chu)其(qi)投入與專注。 同是老師,追憶過(guo)往教書歲(sui)月,我(wo)可曾(ceng)有過(guo)這(zhe)迷人的背影,細細思(si)量(liang),弱弱心念:“沒有”! 報告之中,鎮西老師反(fan)復提到“五個一工程”:每天上好一堂課;每天找一個學生談話;每天思考一個教育問題;每天讀書不少于一萬字;每天寫一篇教育筆記。 回望自己(ji),也(ye)曾試著(zhu)做(zuo)好(hao)其中的某點,可總是(shi)因為(wei)種(zhong)種(zhong)借口(kou)而中途放棄,現思量,除了搖頭就是(shi)嘆息。 鎮西老師踩(cai)著“大家”的腳印一做就是三十多年!自律之人真是可怕,也十分可敬! 同為語文老師(shi),越(yue)聽(ting)越(yue)覺得心里發慌,緣何?因為“五個一工程”中:每天讀書不少于一萬字;每天寫一篇教育筆記,同為語文老師,我都沒有去實施。 愛因斯坦曾說:“讓學生對教師尊重的唯一源泉來自教師的德與才。” 作(zuo)為語文(wen)老(lao)師,怎樣體現(xian)自己的才(cai)華(hua),讓學生為之(zhi)吸引(yin)呢?個人感覺最(zui)有效的途徑就是閱讀與(yu)寫作(zuo)。 閱(yue)讀(du)經典作品(pin),可(ke)以從中吸收(shou)營養。比如讀(du)《論語》,讓(rang)(rang)我們(men)(men)懂得君(jun)子之道(dao);讀(du)《莊子》,讓(rang)(rang)我們(men)(men)懂得自由(you)之法;讀(du)《水滸》,讓(rang)(rang)我們(men)(men)明(ming)白(bai)什么是俠肝義膽。讀(du)李白(bai)詩歌讓(rang)(rang)我們(men)(men)知道(dao)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因而不會輕視每個學生;讀蘇軾讓我們明白“人生如夢”,看淡沉浮。 當我們(men)受到足量的經典文化的熏陶和(he)影響時,我們(men)自己的健全人格,我們(men)的優(you)良(liang)品質也就形成了(le),正(zheng)如三毛所說(shuo)“它會由內到外散發迷人的魅力”,這股魅力會吸引著我們的學生,影響著我們的學生,讓他們喜歡聽我們的課,享受我們的課堂。 記得(de)在講(jiang)授李(li)商隱的(de)《馬嵬(其二(er))》時,因為是(shi)(shi)自讀(du)課(ke)文,一方面(mian)為了(le)讓學(xue)生(sheng)了(le)解(jie)史實,另一方面(mian)為了(le)體味里面(mian)的(de)對比(bi)手法、諷刺意味,課(ke)堂上,我沒有做(zuo)過(guo)多的(de)講(jiang)解(jie),而是(shi)(shi)讓學(xue)生(sheng)讀(du)白居(ju)易的(de)《長恨歌》。當學(xue)生(sheng)讀(du)到“六軍不發無奈何,宛轉蛾眉馬前死。君王掩面救不得,回看血淚相和流”,知道這是寫“此日六軍同駐馬”的場景,可見當時形勢嚴峻,玄宗的無奈與無情。再讀到“七月七日長生殿,夜半無人私語時。在天愿做比翼鳥,在地愿為連理枝”,明白“當時七夕笑牽牛”的場景,玄宗與貴妃的兩情相悅、蜜愛誓心躍然紙上,“當時”“此日”不用過多的言語,學生自然明了。我想這就是閱讀積累的妙用。 因此,作為語(yu)文老師,自己培(pei)養自己,首先就是多讀書,只有這樣,才(cai)能(neng)做到真正的教育:一(yi)棵樹撼(han)動另一(yi)棵樹,一(yi)片云推動另一(yi)片云,一(yi)個(ge)(ge)靈魂喚(huan)醒另一(yi)個(ge)(ge)靈魂。 再思量(liang),鎮西老(lao)師的教育何嘗(chang)又不是(shi)如此呢?他猶如旋渦,讓(rang)靠近他的人都能深(shen)深(shen)被吸引。 作為語(yu)文老師(shi),吸引學生的(de)另一(yi)途徑就是動筆寫作。 寫作(zuo)可(ke)以反觀(guan)自(zi)己的(de)內心,知曉得失;可(ke)以拉近(jin)師生之間(jian)的(de)距離,積(ji)累教育(yu)資(zi)源;還可(ke)以給學生具(ju)體(ti)的(de)指導,避免寫作(zuo)上的(de)空對(dui)空! 鎮西老師的《愛心與(yu)教(jiao)育(yu)》不(bu)正(zheng)是一個個教(jiao)學案例的反思嗎?三十年如一日,筆(bi)耕(geng)不(bu)輟,這種(zhong)堅(jian)持實在可(ke)敬! 一邊大量閱(yue)讀,為自己的教學提供源頭(tou)活(huo)水;一邊堅持動筆寫(xie),反思對照,我們才能成長。 作為青年教師(shi),不應偷懶,更不要寄希望于別人的“打造”,唯有自我驅動,自己向上,自己培養自己,方能畫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色彩! 上(shang)一篇李鎮西先生給我的啟示
下一篇(pian)愛心讓課堂教學變得有趣有效
|